茶為國飲,可堪細品。我國名茶眾多,涵養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形成了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近年來,中國茶產業在保持市場需求基本穩定的同時,培育並拓展了多個新增長領域,消費場景更豐富,產品供給更多元,消費群體更年輕,行業新亮點頻現,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茶葉內銷市場保持平穩,內銷總量為239.75萬噸,同比增長4.15%﹔內銷總額3395.27億元,同比增長8.82%﹔今年春茶總產量在140萬至150萬噸,品質基本穩定。
我國茶葉市場產銷現狀如何?行業涌現哪些新亮點?如何推動茶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記者進行了採訪。
隆冬將至,山巒霧靄,宛如畫境。走進四川雅安市雨城區草壩鎮合江村,一幅生態宜居的生動畫卷躍然眼前。改變發展思路,搶抓電商機遇,這裡不少村民搖身一變,成為網絡主播,通過網絡直播平台,把家鄉的有機綠茶賣到了全國各地。
“我們的茶園是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目前正在修剪階段。物以稀為貴,清明節前採制的茶葉,受虫害侵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極品。我們現在就開始為來年春茶豐產做准備。”在最高海拔1100米的雲台山的茶園裡,26歲的茶農陳潔開始了直播。
從蒙頂甘露到信陽毛尖,從西湖龍井到黃山毛峰,從恩施玉露到鳳凰單樅,我國名茶眾多,涵養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近年來,中國茶產業依托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借勢完成消費結構調整與升級,在保持市場需求基本穩定的同時,培育並拓展了花草茶、茶衍生品等新增長領域。”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全國茶葉標准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慶說,受現代生活影響,當前茶葉及其相關制品的消費需求呈現出新變化。
傳統原葉茶消費保持穩定,消費場景更豐富。綠茶、紅茶、黑茶、烏龍茶仍是消費者最喜愛的品類。白茶作為六大茶類中的較小品類,近年來實現年均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隨著“國潮”文化流行,延承傳統茶飲文化、注重場景體驗與氛圍營造的“新中式茶館”成長起來,圍爐品茶等品茶方式興起。
茶葉消費群體日趨年輕化。在多重因素作用下,80后、90后甚至00后對茶的接受度持續走高,年輕一代消費者對個性化、多樣化、健康化的茶及其相關制品的消費需求涌現。一批新袋泡茶企以及無糖包裝飲料應運而生,預計到2025年,中國無糖茶飲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
互聯網消費需求擴張。線上交易成為茶葉內銷渠道強有力的補充,去年中國茶葉線上交易總額已突破330億元,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在線上消費需求驅動下,各大品牌茶企紛紛開啟電商板塊,各大電商平台的年度茶葉交易量和品茶需求量也穩步提升。美團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全國新增茶室數量超過3萬家,在平台數字化、標准化服務的推動下,全國茶室訂單量同比增長115%,成都、上海、北京、杭州、西安是訂單量前五的城市﹔茶室消費人群中,35歲及以下的消費者佔比過半。
王慶說,整體來看,茶產品需求呈現三個趨勢:品牌、文化、情感因素使傳統茶消費向中高端集中﹔日常消費更趨於理性,實用性強、性價比高的茶類產品更受大眾歡迎﹔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推動茶消費需求保持增長。
“紙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帶茶葉的杯子不多見。咱們召開會議、接待客戶時,用這款杯泡茶正合適,沸水直接倒入杯中,靜等片刻即可飲用,方便快捷。”近日,在山東臨清市小成大事茶葉有限公司的電商直播間裡,主播張秋樂正熱情洋溢地介紹。距離直播間不遠的生產車間,5台全自動數控加工設備在高速運轉,每天大約能夠產出15萬個各式各樣的杯泡茶產品。
“經過市場調研后我們發現,這種裝有茶葉的茶杯經過改良設計,能讓飲茶變得更簡單。這幾年公司緊跟市場需求變化,加大創新研發力度,推出的產品適銷對路,去年營業額突破2000萬元。”公司總經理李岩說。
“面對消費需求新變化,中國茶產業正搶抓市場機遇,在供給側持續發力,不斷提高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提升產品豐富度和附加值,已構建起一套漸趨成熟、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茶產業鏈供應鏈。”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梅宇說。
雲南勐海縣的普洱茶聞名中外,布朗山班章產區是普洱茶原料的核心產區,也是小罐茶旗下年跡品牌產品的重要原產地。在保護古樹的同時,小罐茶公司在勐海建立現代化工廠,打通產業鏈各個環節,提升茶品附加值,帶動產業增效、茶農增收。
近年來,新技術、新能源不斷應用於茶葉加工裝備上,茶葉加工向綠色、節能、安全、清潔方向發展,連續化、標准化加工生產線正向初步數字化作業邁進,多個茶類的標准化加工生產線得到廣泛應用,品味和衛生品質均得到提升,有力保障新風味、新包裝的持續研發。
“今年我們接收了6所高校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調研請求,他們來到茶園實地觀摩‘川’字牌青磚茶的生長環境,這種‘研學+旅游’的方式,效果挺好。”湖北省茶業集團趙李橋茶廠緊壓茶研究所所長、湖北省“荊楚工匠”陳軍海說。2022年,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遺名錄。
近年來,以茶促旅、以旅興茶,茶旅交融、康養結合,延長茶產業鏈,提高茶產品附加值,已成助力茶農增收的新手段。各地大力推動茶文化產業的高品質、多樣化升級,深挖當地傳統茶文化、非遺文化、紅色文化,打造茶旅精品,促進轉型發展。
“我很喜歡這款‘天青雨’奶茶產品,不添加香精、植脂末,很健康。”在北京市朝陽區三裡屯太古裡喜茶門店,嘗到奶茶新品的消費者王雯評價。截至目前,喜茶在全國門店總數已突破2000家,進入超240個城市。
近年來,以喜茶、茶百道、古茗等品牌為代表的新中式茶飲,以健康、時尚、創新的多種形態融入大眾生活,成為市場新寵。
“我們在品質把控、技術創新、文化創意與品牌建設融合上持續發力,助力上猶富硒茶品牌做大做強。”江西省猶江紅韻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茂林說。
猶江紅韻品牌系列茶葉產自江西上猶縣五指峰,公司帶動農戶建設硒茶園3000余畝,運用有機茶生產模式進行管理。今年該公司聯合江西省農科院推出贛南高山白茶,受到市場好評。上猶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鐘源才介紹,全縣茶葉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2786噸,“上猶綠茶”品牌價值達6.41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面向未來,中國茶產業應繼續與時俱進深化供給側改革,通過改善供給結構和質量,增強供需適配性YB体育。隻有實現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國際化,才能使中國茶產業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越走越遠。
王慶認為,要全面深入挖掘、保護中國茶文化精髓與傳統技藝,推動創新傳承﹔大力協調整合茶葉科技資源,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發展,推進茶產業全鏈開發與價值提升﹔加快現代化轉型步伐,建立系統完備的產業體系,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
加快標准化生產,提高供應鏈管理效率。今年3月,《茶葉供應鏈管理技術規范》國家標准制定計劃申請獲得國家標准化委員會立項。“標准化對於提升茶葉品質,促進行業降本增效,推動茶產業實現現代化轉型升級有著重要意義。”小罐茶公司董事長杜國楹說。
加強品牌打造,推進消費迭代升級。梅宇建議,加強行業品牌和產業配套體系建設,推進區域品牌與企業品牌協同發展。要從提高產品質量入手,完善產業配套體系,實現中高端企業品牌以及現代服務產品的足量與優質供給。
加強科技支撐,助力產業行穩致遠。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所科創中心副主任王盈峰表示,要支持和鼓勵科研院所牽頭開展“種子研究”﹔積極推動高校等研究機構創新成果轉化,形成“研究機構創新—企業轉化與反饋—院所等機構再創新”的良性循環格局。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