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11月17日上午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了解到,本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会聚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云南省16个州市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计100余项在会展中心9号馆集中展示。
馆内设置了1个序馆和金、木、陶、石、布、茶6个主题展馆。在序馆里,可以集中看到2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而为了让世界各地的旅客更好更深入地走进云南,展会现场还推出了10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线路,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展板的图文简介初步了解10条线路的内容,挑选出自己最心动的一条,亲身去行走,去体验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舞台上正在演出的是极具云南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舞蹈节目,当前演唱的是剑川白曲《东山放羊调》。剑川白曲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行在剑川、洱源、兰坪、金顶和丽江九河等地,是一种极具特色的白族传统音乐艺术形式。
《风也可温柔》也是剑川白曲。在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后,剑川县文化馆借势推出了白语民谣《风也可温柔》,将淳朴的白族语言与白曲的曲调巧妙融入民谣,受到游客的欢迎,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纺织技术。布艺馆门口“织、纺、染、绣”四个斑斓的大字,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姹紫嫣红交融共生的文化氛围。据悉,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黎锦图案是各方言的标志符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黎锦也成为浓缩了黎族历史与文化的独特史书。
此外,白族的扎染、刺绣、布扎等技艺,傣族、佤族的棉织技艺也受到不少游览者的关注。
“金”,是对金、银、铜、锡等金属的加工技艺。云南是金属王国,矿产丰富,各民族自古就有使用金属器具、佩戴金属饰品的习俗,由此发展出十分精湛的手工制作技艺。比如云南的乌铜走银制作技艺,与北京的“景泰蓝”技艺并称“天下铜艺双绝”。乌铜是以铜、金等贵金属为原料,按一定比例熔化后制成坯,在坯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金)“走”入细密的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再通过手掌汗液的浸润,将底铜变成乌黑色,透出银(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黄分明的装饰效果。
记者在参观时发现一位小哥正在对一块金属进行打磨,据他介绍,他正在进行的是斑铜饰品制作。“斑铜(是)因天然铜矿中含有多种金属,经冶炼熔铸后形成橘红色斑纹而得名,主要在昆明流传。在2006年入选了云南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木”,是对木、竹类植物的加工技艺,比如竹编、木雕,漆器、乐器的制作等。中国木雕四大流派包括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云南比较代表性的是剑川木雕,它是白族、藏族等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装饰技巧,也发展出了品种多样的艺术品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了解,剑川木雕始于公元10世纪,因其技艺种类繁多,自成体系,线雕、浮雕、圆雕、多层镂空等技艺一应俱全,目前,已发展成为嵌石木雕教具、工艺挂屏、格子门系列等6个门类260多个品种。2011年YB体育,剑川木雕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
“陶”,是对泥土的精细加工,陶器经摔打磨砺,浴火涅槃方成器。宜兴紫砂壶、景德镇瓷器、龙泉青瓷、汝瓷等赫赫有名。而云南最具代表性的是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它以阴刻阳填的独特技艺著称,是人们烹饪、饮茶和收藏的佳品。
“石”,包括石雕、玉雕、砚台制作等。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云南围棋子以昆明的云子、保山的永子为代表,显示了高超的技艺,被多次作为国礼赠予外宾。甘肃岷县的砚、广东端州的端砚、安徽歙州的砚、河南洛阳的澄泥砚,并列中国四大名砚。云南楚雄永仁的苴却砚石质细腻,硬度适中,色泽、花纹独特,有青花、蕉叶白、鸡血等,“石眼”更是特别,有圆形、佛圆形,红似金瞳,形如猫眼,因此苴却砚也被称为“中国彩砚”。
“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于2022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记者了解到,此次展会将“茶”在全国的44个子项集中展示。在茶主题展区,我们可以看到包括云南6个项目(普洱贡茶制作技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白族三道茶)在内的20余项茶相关非遗项目的现场展示品鉴,可谓是茶香悠长。